依據歐盟施行的個人資料保護法,我們致力於保護您的個人資料並提供您對個人資料的掌握。
按一下「全部接受」,代表您允許我們置放 Cookie 來提升您在本網站上的使用體驗、協助我們分析網站效能和使用狀況,以及讓我們投放相關聯的行銷內容。您可以在下方管理 Cookie 設定。 按一下「確認」即代表您同意採用目前的設定。
膝蓋疼痛治療方法
建置中
膝蓋痛看哪科
膝蓋痛診斷方法
膝蓋疼痛的方法有很多,目的都是在確認疼痛的來源為何,包括:
- 理學檢查:骨科醫師藉由徒手按壓確認疼痛位置,確認膝蓋角度活動狀態,判別後續需要進一步安排例如X光或是核磁共振掃描等檢查。
- X光片:確認膝關節軟骨是否有磨損、O型或是X型腿、髕骨外翻等情況
- 核磁共振檢查:確認關節內軟組織構造,例如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內外側半月板是否存在損傷,或是在某些早期的膝關節骨壞死也有診斷的角色。
- 抽血檢查:主要是在懷疑有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膝關節感染的時候,藉由檢查尿酸、類風濕因子指數、發炎指數等項目來協助診斷。
醫師診斷時會依據病歷和體檢結果,膝蓋的 X光片可以協助判定,有時候血液檢查也可以診斷。如果液體存在於膝蓋中(膝關節積水),醫師可以從膝蓋插針取出液體,送至檢驗室查驗。
膝蓋痛怎麼舒緩
- 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 (走路、散步、騎腳踏車、游泳等中低強度的運動)
- 避免經常性的勞動 (例如久站、久走、搬重物、爬上爬下等)
- 搭配飲食節制,控制體重 (確認身體質量指數 = 體重(公斤) / 身高(公尺)2,基礎的目標希望能維持在24-27之間,長期目標是24以內)
如果已經做到上述幾點,但是您的膝蓋痛仍然讓您無法規律的運動、出遊旅行或是執行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種動作,甚至需要經常性的服用消炎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時,則建議就醫尋找原因,解決或是控制原因,讓生活品質更好。
膝蓋痛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除了口服藥物外,針對膝蓋的明顯痛點,局部注射治療也是能夠快速緩解疼痛以及減少口服藥物使用的好方式。常見的注射藥物包括局部麻醉藥以及低強度的類固醇,主要的目的在於降低局部發炎反應以緩解疼痛。

物理治療-運動訓練
適度的運動、強化下肢肌力也是保護膝蓋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建議的運動包括兩種:- 體適能類型的運動,例如散步、快走、慢跑、騎腳踏車、游泳等。
- 阻抗性運動,例如針對下肢肌群的重訓或是肌力訓練。至於運動的選擇上,沒有一定要做什麼運動才是正確的,挑選自己做得來的運動,能夠持之以恆,在達到運動效果、身心舒暢的同時又不會增加膝蓋不適,就是最好的運動。

手術治療
當膝蓋嚴重疼痛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運動等,或者需要經常性的服用止痛藥物,經就診確認有明顯的結構上的問題(磨損、受傷等),則需要評估是否有手術的必要性,常見的膝關節手術如下:(1) 膝關節鏡手術
主要的目的在於處理關節內韌帶或是半月板等縫合或是切除,較多的應用在於年輕族群的膝關節損傷,至於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膝關節鏡手術,目前的研究顯示只有短期緩解疼痛的效果,所以並非主流手術治療模式。
(2) 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
目的在於藉由截骨改變下肢角度,矯正O型變形,降低內側膝蓋的壓力,達到延緩內側關節軟骨磨損以及改善內側膝蓋疼痛的症狀,延長自身關節使用年限。(連結先前文章)
(3) 半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應用在只有內側磨損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概念上是“只有內側壞掉所以只換內側”,有早期恢復速度較快以及彎曲角度較好的優勢,然而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換半膝關節手術,需要經醫師評估前十字韌帶、內側副韌帶以及其他位置的膝關節軟骨健全度是否良好,進而確保手術後的結果令人滿意。(連結先前文章)
(4) 全膝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應用在較為廣泛而嚴重的膝關節磨損,藉由切除表面磨損壞去的軟骨,裝上股骨、脛骨以及髕骨組件,就像是牙齒裝牙套一樣的概念,中間再墊入墊片,達到讓關節表面光滑化,達到緩解疼痛、矯正O型變形的效果,目標在於改善行走運動表現、緩解疼痛以及避免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物。(連結先前文章)